加州阳光 > 穿越小说 > 公瑾英年录 > 胡笳十八拍
小乔一边轻柔地替周瑜按摩,一般温柔地看着夫君日渐好转的伤处。

“阿瑜, 现在大好了,要不要试试啊?”

周瑜眯起眼睛看着她满是桃花色绯红的脸:“你想要?”

小乔捶了他一把:“我想吃了你,把你吃进我肚子,就谁也抢不走我的宝贝了。”

周瑜苦笑了一下,用左手臂支着头,右手摸了摸小乔的漆黑长发。

“阿锦,多虑了, 我永远是你一个人的。”

小乔听了, 一脸幸福,竟然猛然俯身低头,狠狠地亲了一口手里握着的。

周瑜猝不及防,闷哼了一声, 接着说:“别闹,有正经事,蔡伯喈的女公子蔡贞姬请孙仲异传话,说有要事要见我,你陪我一起去吧。明天正午,如何?”

小乔听了,点头道:“好。”

------------

第二天一早,孙瑜差遣的公人就到了府门。带来了铁匠和郎中。

说是奉太守令,为周瑜打开脚踝上的生铁钛钳。

小乔很高兴:“孙太守一言九鼎。”

替周瑜仔细包扎了磨破的皮肤,小乔忽然抬起头:“阿瑜, 你自己去见那个什么蔡贞姬吧,我留在家里给你煮些好茶。”

“不是说好一起去么?”周瑜不解。

“阿瑜, 你们男人家总有些事是我们参与不了的。 这贞姬小姐只怕是受了曹操的什么嘱托。就像那个蒋干一样。你带着我去,她不一定说实话。再说,你在孙太守和蔡贞姬眼里也很没面子。阿瑜, 记住,在外人面前呢, 你可以随意处置我。 在家里呢, 你就是我专属的。我怎么舍得夫君没有面子。 我夫君是万人之英,必须有牌面。 ”

小乔一番话,让周瑜热血翻涌,猛地搂住她,深吻下去:“阿锦,等我回来好好服侍你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“孙太守,周瑜叩谢太守体恤。”周瑜一见到孙瑜,单膝跪地,双手抱拳。“如果主公怪罪太守越法而行,周瑜会深感内疚。请太守不必枉法。”

孙瑜一把拉他起来:“公瑾,你这么客气,要知道主公不过是要个台阶下,否则他也不会把你流徙到我这里。 谕令上说要我丹阳郡严加管束中护军。呵呵,在我这里,严加管束的定义就是诗,酒,琴, 棋,书,画, 猎。。。怎么样?中护军,还吃得消么?”

周瑜笑了:“来者不拒。”

两人携手来到太守府邸的后院,在这里有座半山亭,两人来到亭子,已经有个丽人等在那里。

“公瑾,你自己上去吧, 我就不去讨嫌了。好好享受。”孙瑜狡黠地笑笑,转身离去。

“周都督,又见面了。”

“贞姬小姐,再次约见,有何见教?”

“公瑾哥哥,你还好么?”蔡贞姬抬起明眸,有些泪光地看着周瑜。

周瑜星眸闪烁,避开了她的对视,望着远山道:“小姐不会就是来问候周瑜的吧”

“当然不是,家姊从漠北回到长安,还不曾去许昌拜见曹司空,就命我急下江南寻找都督。”

“哦?昭姬小姐命你来找我?”

“是,家姐说,那年在洛水畔,一个英俊少年的美姿容深深印在她的脑海中。那个少年随手挥豪的一首诗,被她默记下来,本没想到还有再见那个少年的机会。当年的她,仓促之间只记得他的字叫公瑾,姓周。直到后来某一天,和匈奴左贤王一起谈论当世天下豪杰,才从左贤王口中得知周公瑾就是东吴的周瑜。盖世奇才,文武兼备。家姊顿时仰慕心起,把那少年的诗用飞白体誊写,又照着他的韵写了十八段短歌。”贞姬喘了口气:“这十八段短歌也用飞白书写了,连同你的原作,一并赠送给都督。”

周瑜默默地听着,一直没说话,他的思绪径直飞到了二十年前的洛水之夜。

直到贞姬递过来一卷白绢,展开一看,最上面是自己少年时的习作, 他甚至自己都不记得这首诗了。

[风和草萋兮雁归旧里,山青水暖兮雀跃龙鱼, 故园东望兮家国犹记, 顷尔残垣兮狼烟骤起, 逐鹿兵戈兮荒野羸骨,苟且偷生兮民比蝼蚁, 匡扶万众兮执矛断笔, 马踏宵徒兮何吝残躯。]

后面的一摞是蔡昭姬的诗稿,共有十八段。

“我生之初尚无为,我生之后汉祚衰。。。。。。”

周瑜一一读完,“好诗啊,昭姬小姐好文采。这些诗可谱了曲?”

“有,家姐还给它们取名为【胡笳十八拍】, 送给都督先睹为快。”

“请贞姬小姐向令姊转呈周瑜的谢意。”

“公瑾哥哥,家姐还说,周都督乃盖世奇才,应该成就千秋功业,而纵观天下,曹司空气势如虹,周都督不如择主而事,日后还可以时常和都督西窗剪烛,共话雅乐。不知都督可愿意?”贞姬侃侃而谈。

周瑜面沉如水,半晌才说:“汉室颓靡,气数已尽,辅佐昏庸之主,无异于荼毒百姓。纵位极人臣,又有何千秋功业可谈?”

“那不如辅佐曹司空龙登九五,也可称为千古一相。”

“瑜自幼追随讨逆将军,计必从,言必果,内结骨肉之情,外结君臣之义,如此志同道合之人乃瑜之命中主公。我江东良田美景,五谷丰登,这样的家园不曾卫戍,焉有舍近求远,依附曹逆之理?”

周瑜的一番话竟让贞姬一时说不出话。

话不投机,两人匆匆作别。

孙瑜把周瑜带到僻静处,悄悄问:“公瑾,此女找你何事?”

周瑜淡淡答道:“无非是想用旧情,劝我投奔曹擦。”

“那公瑾意下如何?”

“我与伯符总角之好,知己之交,绝不会弃江东而去。”

“公瑾,既然你已经和她作别,我就把她抓了送给主公。她已经成了曹贼的说客,完全不是探访故友该有的样子。”孙瑜道。

“这。。。”

“公瑾,这事你不要管。”

周瑜听了,没说什么,在离开孙瑜府上时,拐了个弯,到贞姬居住的地方直言相告,催促贞姬快些离开。

蔡贞姬跨上战马,纵马奔驰了一小段,又折回来,解下马鞍上挂着两个绳套递给周瑜。

“周都督,这是家姐从左贤王那里带回来的,我觉得很稀罕,送给你做个纪念。你夫人如果马骑得不好,这物件可以防止坠马。”

周瑜拿在手里,发现是两个圆圆的绳套,正好可以把双脚放入。骑在马上若有晃动,可以借助双脚把身子稳住。

许都司空府的后花园,曹操和荀彧正在喝茶。

“文若,你看见蔡昭姬了么?蔡伯喈的长女,才华横溢,容貌姣好,可惜在漠北这十多年,竟然变化如此之大。”曹操咂着嘴叹息。

“主公,匈奴人风餐露宿,自然肤黑面糙,衣饰粗犷。 回到许都精心调养,再换上江东丝绸,便会光彩照人。”荀彧是很讲仪表品味的人,身上清一色的吴郡丝绸或是蜀地织锦。还带着香囊。

“唉,女人如果看上去像个男人,即便再有才,怕也无甚吸引力。”曹操叹息,“本想接了蔡昭姬回汉,老夫就供养她一辈子,现在倒不知如何是好了。”

荀彧暗笑,原来曹操本想纳蔡氏为妾,这在喜欢人妇的曹孟德本是常事,看来蔡琰的美貌不再,他又后悔了。可怜蔡琰还一心一意地想要报答曹操的营救之恩呢。

“主公不必为难,找个小官把她嫁了,不就行了?更何况,也许不用主公操心,她自己就寻到了情郎。”荀彧笑道。

“文若何出此言?”

“此女知恩图报,已经让其妹蔡贞姬南下江东,寻找周郎,周瑜暗恋蔡琰日久,说不定还真能劝得他归附司空你呢。”

日子过得很快,转眼冬天就到了,冬至那天,孙瑜在太守府里排宴,邀请了当地士绅一起共渡冬节。

周瑜夫妇自然不能少,而且以周瑜在丹阳郡的威望,很多士族大家就是冲着周瑜才来参加孙瑜的冬至宴会。

冬至过后,丹阳就将“入九” 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按照丹阳郡的风俗,从冬至日算起,每进“一九”都要喝一碗鸡汤,这是丹阳人特有的进补习惯。豆腐,汤圆,饺子, 羊肉还有赤豆饭基本就是丹阳郡人的冬至饭标配。

周瑜身穿一件深紫色的直裾长衣,外加羽白色紗衣,革帶束衣,錦帶掛劍,頭戴进贤冠。身旁的小乔穿着墨绿襦裙,下著藕色紗裙,裙長曳地。神仙眷侣般的两人一出现在太守府邸,就吸引了全部目光,无论男宾还是女客。大部分的目光在周瑜身上,也有一部分男人的眼光锁定了周瑜身边的小乔。 躲在屏风帷幕后面的女宾们喳喳议论,“小乔夫人长得还行,这穿着打扮可是够差,真心配不上玉树临风的周都督。。。” “就是,她家就是个当地富绅,也不是什么世族大家。气质上就输了周都督好几倍。”

小乔的脸涨红了,妇女们议论的声音明显已经传到她耳膜。 周瑜本来和她并排而行,忽然他伸出手,紧紧握住小乔的柔荑,携手而前。

酒过三巡,众人兴致正高,

忽然有人高喊,“太守,吴郡有人送来东西给太守。”

大厅里立刻安静了下来,就见大门口出现一队侍卫模样的人,每人手里都抱着大漆食盒或者铜盒,那些铜盒下面还有暖炉煨着。

为首的一个侍者年纪颇老。一进门,也不看孙瑜,径直走到周瑜面前说:“中护军一向可好?太夫人甚为惦念。差我们给中护军送来冬至的吃食。望中护军能近日回吴郡看望太夫人。”

按照吴郡的风俗,冬至就像过年一样重要。要喝冬酿酒, 吃冬至团, 品酱方等等。

来的侍卫们把食盒铜盒呈上打开,里面鲭鱼蹄髈、冷盘热炒都有, 还有香浓馥郁的酱方。酱方是酥烂的大块五花肉, 先腌、后煮、再焖、最后蒸,烹制颇为繁琐。最后还有吴郡特质的桂花冬酿酒和冬至团, 冬至团是在冬至日前一夜,磨粉为团,以肉糜、菜果、豆沙、萝卜丝为馅精制而成的。

吴郡的烹饪细腻精致,这些用心做的食物一登场,倒显得孙瑜的宴饮有些粗陋了。 大厅里充满了香气。让在座的众人无不垂涎。

太夫人送来的冬至饭只给了周瑜,来人并未问候孙瑜。尽管孙瑜是孙坚的亲侄子。

孙瑜倒也没觉得有什么,每年这个婶娘也不会对自己特殊招呼。

他好奇的问周瑜:“公瑾, 这是怎么回事?婶娘突然慰问你?还巴巴地差人奔波几百里送来冬至饭?”

周瑜叹了口气:“太夫人每年如此,冬至饭一定会送来给我。只是今年我不在吴郡,她居然还送。”

吴太夫人自从入冬以来,身体就越来越差。常常卧床不起。

孙权屡次前往探视。

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,太夫人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时日无多了。

她看着留着落腮胡子的孙权,这个故意把自己的外貌弄得比实际年龄大很多的儿子,心中对他有着深深的忧虑。

孙权从小生活在大哥孙策的阴影下,心思深沉,喜怒不形于色。

作为母亲,她更多的关注长子孙策,小儿子孙匡,当然还有小女儿。中间的孩子不论是帝王之家还是平民百姓,都多少会被父母忽视。

孙权有着明显的中间孩子症候,他多疑又自卑, 却又和自大与专横交替。

最糟糕的是他常常口不应心, 明明心里记恨某人,嘴上却显得亲密无间。不到他忍受不了,他是不会暴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的。

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中间孩子的身上,因为这些孩子很怕犯错,让本来就忽视自己的父母留下更坏的印象。

孙权也渴望建功立业。与其说孙权有和孙策一样的雄心大志,不如说他更渴望别人的认可,母亲的认可,臣子的认可,民众的认可。认可他是和其兄长一样的不世之才,天选之人。

然而作为母亲,吴太夫人太了解阿权,他斗心眼,耍权谋,搞平衡御人之术,孙权绝对要远胜孙策。

而论攻城杀伐,开疆扩土,甚至守住领地,孙权都远逊其兄。

内政虽然稍好,也未见得有多么出色。

现在的局势,曹操早晚是江东的巨大威胁。而东吴境内,能力抗曹操的,只有周瑜。

孙权对周瑜的心情是复杂的,这点吴太夫人深深懂得。

她不认为阿权有什么错误,无论是谁,坐在主公这个位子上,不可以相信任何人,对亲兄弟还要提防,何况一个才华横溢,心性高远的“仲兄”呢。

她所考虑的是如何在自己余下的不多的时日里,紧紧把周瑜捆绑在江东的战车上。同时又要把这绑绳的一头攥在孙权的手里。

几次三番地开导孙权,对周瑜要笼络和提防兼备,让他从心里觉得是江东的主人,但是也要有随时可以制约他的办法。

孙权还是太意气用事了,毕竟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,无论蓄多少胡子,也还是年轻易冲动的。

听说周瑜被恶吏吕壹折磨羞辱,太夫人十分担心,这些折辱会让周瑜成为断了线的风筝。

所以她极力地劝说孙权,才有周瑜相对惬意的丹阳谪居。

孙权早已知道蔡贞姬和周瑜的接触, 从他自己的眼线和孙瑜的密报中,也知道了周瑜在丹阳的一举一动。

也是太夫人的极力阻拦,孙权才忍着不与干涉。

“阿权,下个谕令,让阿瑜回吴郡来过冬节如何?”吴太夫人看着前来探病的孙权,弱弱地说。

“母亲,公瑾戴罪之身,随意回吴郡,怕子民和大臣们不服。尽管公瑾和我孙家渊源甚深,却不好网开一面。”孙权道。

“阿权, 阿娘来日不多了,有好多事想嘱咐公瑾。你相信阿娘,这件事很重要。对你,对江东都至关紧要。我不嘱咐阿瑜,以后见到你父亲和你大哥, 我如何交代啊。 ”

孙权沉默不语,心中暗想母亲还是不信任我,以为没有周瑜的辅佐,我就不能光大江东基业?

可他嘴上却不愿违逆病中的母亲。“阿娘,孩儿遵命,派人悄悄把公瑾接回来看望阿娘就是。”

“阿权, 要尽快去办。”

出于对孙权的了解,吴太夫人不相信孙权真的会接周瑜回吴,至少还要催促多次,周瑜回吴郡才有可能成行。

于是她命人精心制作了冬至饭食,骑快马给远在丹阳郡的周瑜送去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