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州阳光 > 穿越小说 > 公瑾英年录 > 吴侯的忧虑
渠帅严龙被反缚双臂,推到孙瑜的面前。

他的身后还有足足二三千人。大多是落水被俘,或者落入大坑被俘的。

这些人是跟着渠帅突围的山越死党。还有数千不甚坚定的山越农民渔民,已经在堡垒被破之时,缴械投降。

一万余人死于火烧,水淹和被阵斩。

两座坚若磐石的堡垒被一把大火烧毁,石头城墙被推倒破拆。

孙瑜别提多高兴了。这一次算是彻底把麻屯和保屯连锅端。清除了这两个山越的据点,在东吴他算是立了奇功。

要知道,连先主公孙策和主公孙权也不过是打败两屯之一。并未做到彻底清除。

看着被押过来的渠帅。孙瑜扭头看向身旁端坐在四轮木椅上的周瑜:"都督,你看我们是不是把这家伙装上囚车,送往吴郡请主公发落?"

周瑜目光犀利,扫视了一遍渠帅身后被俘的两千人。问道:“这些都是追随严龙的山越死士?”

孙瑜的部将贺齐急忙禀报:“都督,这些人都是匪首渠帅的亲随。他们绝不会投降的。是不是一起押送入吴郡?”

周瑜的脸上寒气逼人,沉声道:“山越众人听好,尔等若现在投降,编入丹阳太守部,成为我江东精锐的丹阳兵,可得田亩养家,如果不投降,死路一条”

人群中有人高喊:“周瑜,你休想。我等追随渠帅。绝不投降。”

周瑜一声冷笑:“来人,立斩严龙”

周瑜的府兵听到命令,二话不说,手起刀落,孙瑜张口,一个“慢”字尚未出口,渠帅严龙的人头已经滚落一旁。

众人见了,无不骇然。

接着,几个高声怒骂不降的山越匪徒也被枭首。剩下的一千多人尽数臣服。

周瑜坐着四轮木车跟随着孙瑜大队人马班师回丹阳府衙。

他觉得有些疲惫,趁着和暖的正午阳光,微微闭上眼睛养神。阳光照在他白皙的脸上,映出浅麦色的光芒。

他们都没注意到,在大道边的小山包上,四只眼睛在盯着四轮木椅和椅子上的周瑜。

“这只四轮木椅很好用啊,周公瑾不骑马, 坐车也不失主帅风范。大哥,你们东吴有他,不久怕是要和曹操一争高下了”诸葛亮有些踌躇地说。

“那你也参加进来吧。主公和曹操逐鹿天下,想想都激动人心,正是我等一展才华的好机会!”诸葛瑾笑道。

“大哥,这两方都有了不世英才, 我投谁也难以施展抱负。还是再看看。 大哥,我们得快马回吴郡。你要赶紧去见孙将军禀报这里的情形。要是周瑜的奏报先到,你这一趟的辛苦和功劳可就一笔勾销了。”

“还是孔明心思缜密。我们快走”诸葛兄弟扬鞭催马而去.

此一役, 周瑜督孙瑜部,毙敌一万余,伤敌数千,俘获一万余,缴获辎重,兵械,马匹和粮草无数。

孙权拿到奏报的时候,一点也不吃惊。他已经听诸葛瑾细细讲述了经过。

高兴归高兴,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别扭。

说不上是为什么,就是听说渠帅严龙被俘,却被周瑜阵前立斩。虽然兵符和东吴军令剑都赋予了周瑜。。。他还是觉得有点不快。明明孙瑜已经提议将严龙解往吴郡交由自己处理。。。可周瑜却自作主张。如果是在交战中,为了自保,阵斩敌酋,无可厚非。可公瑾兄已经俘虏了渠帅。。。为什么不能献俘给他这个东吴之主呢?

“怎么啦?权儿?”吴太夫人近来身体不太好。总是咳嗽。但是听说周瑜在丹阳的捷报传来,还是高兴地躺不住,撑着病体起来,扶着侍女来到孙权的寝宫。看见儿子若有所思,竟然走神到自己到来也未察觉的地步, 吴太夫人不由得脱口问道。

“母亲。。。你怎么来了?秋天凉,还是好好在宫里歇息着好。”

“权儿”吴太夫人惊讶道:“你居然能这么淡定地坐着?阿瑜一举端掉了麻屯和保屯, 这是你父子三人十年来都梦寐以求的成就。我们应该好好庆贺一下!”

“母亲。。。公瑾的成就越大,就显得我这个东吴之主越无能”孙权喃喃道, 声音很低,吴太夫人还是听得很清楚。

太夫人缓缓走到孙权身旁,仔细看着儿子已经长出三绺胡须的下颌, 叹了口气“唉,儿子大了不由娘。权儿你今年都二十又五了。是真正的东吴之主。你兄长在你这个年岁,说一不二,雷霆万钧。如今你也快要变成策儿的样子,阿娘欣慰。只是。。。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唠叨。你呢, 能听就听,听不进去也无妨。 阿娘不会一辈子陪着你,总有一天你杀伐决断,自由本心。”

“阿娘,你尽管说, 孩儿洗耳恭听。”

“古之贤君,贤在哪里?不是他们本人文采武功超过世人,而是他们能容纳有才之人。 能臣和明君, 就如同千里马和伯乐。曹操为什么能雄霸北方,还不是他能容贤能之人,曹孟德帐下,谋士成群,猛将如云。。。而我们东吴呢?你的帐下有几个能和曹操帐下的人相比? 谁是我们东吴的荀彧?郭嘉?贾诩?程昱?谁又是我东吴的二张?曹休?曹真?夏侯惇? ”

孙权怔怔地看着母亲,忽然冒出一句:“可是曹操的这些人谁又能像仲兄文能安邦,武能定疆?我有仲兄,以一当十”

“权儿”

孙权突然醒悟:“阿娘,你误会了,我不是不知道公瑾兄智勇双全,只是。。。人都会变。。。他如今战功卓著。。威望日隆。。。我兄长若在,自然能震慑他。可是我。。。”

”仲谋, 你要做的是伯乐,不是千里马。。。阿娘恰恰觉得,你比你大哥更适合做东吴之主。你大哥和公瑾从小就互相较劲。一起打天下还好,真是天平盛世了,反而未必和谐。你不要在公瑾面前自卑。你是伯乐,要做到让公瑾觉得只有在你手下才能让他光芒四射。。。公瑾这孩子,阿娘从小看到大的,他若有不忠之心,早在建安五年就有了。。。又何必甘为人臣这么多年?“

”娘说的是。。可是孩儿还担心。。。公瑾兄心里有疙瘩。。这次曹营奸细的事,让公瑾兄受了委屈。。。可是他又不肯给孩儿机会道歉。。。出征丹阳还夜间偷偷出城,让我这个东吴之主白白地在百姓面前丢了脸面“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